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绿地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春天送你一首诗
本报记者 陈卓 文 通讯员 叶炜 摄 实习生 陆丽萍

  前不久,宁波举行了一场2008“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廉政诗歌朗诵晚会。在一首首激情昂扬的诗歌中,艺术与思想、历史与现实、高雅与通俗一次次地融合与撞击,为观众也为更多的当代人奉献了一次与心灵共振的盛宴。

  大赛落幕朗诵上场
  “廉是一根不屈的指挥棒,奏响了新世纪的大和弦。廉是一首昂扬的诗,歌颂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富强!”
  “他留下的还有:白发苍苍的老母、相伴几十年的妻子、三个总也见不上父亲的孩子、三个收养的藏族孤儿……”
  4月18日,2008“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廉政诗歌朗诵晚会在宁波市举行。殷之光、瞿弦和、师春玲、朱珠等朗诵艺术家为现场的千名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奉献了一场讴歌廉洁、诗情洋溢的文化盛宴。
  晚会由中国作协诗刊社,宁波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和宁波市文联、江北区委共同主办。整台廉政诗歌朗诵晚会分为《时代丰碑》、《醒世廉歌》、《清风礼赞》三大篇章,而朗诵诗作是选自于“清风·和谐”中国(宁波)廉政诗歌征文大奖赛中遴选出的佳作。
  从去年5月起,“清风·和谐”中国 (宁波)廉政诗歌大奖赛就开始面向全国征文,一共收到各地五千多首诗作。经过大赛评委会和有关专家评选,内蒙古的敕勒川等2人获得一等奖,宁波的徐海蛟等4人获二等奖。精选的近百首获奖或入围诗作汇编而成《清风莲韵》廉政诗歌选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据悉,这次“春天送你一首诗”是中国作协诗刊社倡议发起的一个全国性多城市互动的大型诗歌广场公益活动,每年4月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行,宁波市已连续5年参与其中。在今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中,宁波将廉政文化理念与诗歌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又一新举措。

  以人为本“廉”字当头
  “父亲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看包公戏,每次喝完酒,父亲就会/学着戏里包公的样子喊:王朝、马汉……//父亲说起包青天,像说起/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亲切得似乎/昨天他们还在一起喝过酒——那老包/脸黑着呢,黑得怕人呢,但老百姓/不怕,老百姓知道/那是黑给贪官污吏们看的,老包心里/白净着呢……//如今,父亲老了,因为有病,已不再/喝酒了,只剩下看包公戏/这一个爱好了……父亲说,包青天,那可是/一壶千年老酒啊……”
  这是获得一等奖的敕勒川的作品《清风流长(组诗)》,这首组诗以历史人物包拯和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为创作素材,读来令人动容。这里引用的是组诗之一《听父亲说起包青天》。
  而凭《两袖清风一束诗》(组诗)获得这次大赛二等奖的刘建民,其作品的主角仍然是“人”。刘建民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除了新闻采访实践教学博客、新闻传播研究个人论坛、新闻创造生机个人博客等,还有一个名为“老剑:大茗地”的诗歌博客。在这次“清风·和谐”中国 (宁波)廉政诗歌大奖赛面向全国征文之前,爱好诗歌的他就一直非常关注“廉政建设”这个当下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曾经写了10位古代、10位现代共20位与“廉”有关的人物,但考虑到参赛作品相对特殊,就选取了其中几位。
  “我讲了五个半故事。”他说,这次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春秋到明代的6个以“廉”为主题的故事和传说——“不贪为宝”、“羊续悬鱼”、“杨震拒金”、“一钱太守”、“陶母退鱼”、“两袖清风”为创作母题。《两袖清风一束诗》这个名字的来源,则可以从其引诗中看出——“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元·魏初《送杨季海》)

  廉政诗歌雅俗共赏
  在朗诵晚会举行的第二天上午,中国 (宁波)廉政诗歌研讨会暨 《清风莲韵》首发式在宁波举行。
  在首发式上,刘建民从市委副书记唐一军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他还和其他几位获奖作者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刘建民说,“廉政宣传做为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应当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诗歌作为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这个开头是整个发言的主旨,也为廉政诗歌进行了理论上的定义。
  刘建民认为,廉政诗歌创作过程中必须得抓准高雅与通俗的契合点,让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的廉政文化内核,有针对性地扎根人民群众的艺术沃土之中。他以二等奖作者徐海蛟的《和郑燮论为官之道》为例说明——这首诗以完全的模拟口语表达,让读者明白无误。
  “那时板桥先生已卸下一顶七品的官帽/十年县令生涯/被三匹枯瘦毛驴的脚步推开/告老还乡的先生/他的行囊里有几卷书,几许百姓的叮嘱/一些善良的祝愿和一身清气……//而我呢/我把案牍摆在清风里/把官印拴在百姓的口碑里/我把权杖种在大众经过的每个路口/它就长成温暖的灯塔和茂盛的树/长成青史里一竿挺拔的竹……//我穿布鞋,脚感舒适/睡觉,做梦踏实/我吃饭/白菜青盐/善待五脏六腹/小米地瓜汤/扶正了生命的底气……”
  刘建民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为群众所熟悉、通俗易懂的,为读者所亲近、生动活泼的廉政诗歌所构建的亲民理念,是吸引调动人民群众关注与参与反腐倡廉热情的关键。只有做到高雅与通俗相结合,才能使诗歌的读者明确廉政建设上的是非标准,荣辱界线,共同促进清廉社会风气的形成。